在日前舉辦的“毫米波技術深入解讀研討會”上,中國聯通研究院無線技術研究部副主任李福昌表示,毫米波全球產業鏈已具備商用能力,設備功能和性能有待提高,終端能力有待提高。在他看來,目前毫米波應用仍面臨挑戰,中國聯通將通過試點試驗帶動產業鏈加速進展。
什么是5G毫米波?
眾所周知,5G主要使用兩段頻率,分別是FR1頻段和FR2頻段。
FR1和FR2的定義(3GPP 38.101)
FR1頻段的頻率范圍是450MHz-6GHz,又叫Sub-6GHz頻段。FR2頻段的頻率范圍是24.25GHz-52.6GHz。
由于FR2覆蓋波段之中多數為小于10毫米波長的頻率,這部分頻段因此得名“毫米波(mmWave)”。
雖然24.25GHz-30GHz一部分波長大于10毫米,但毫米波已經成為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。根據同樣的命名方式,我們也可以把 Sub-6GHz稱為厘米波。
事實上,雖然我們在國內以Sub-6GHz頻段擴展5G網絡,但是,在國外,許多運營商采用了毫米波頻段布設5G網絡。
毫米波和sub-6GHz有什么區別呢?
毫米波技術和sub-6GHz都是3GPP規定的5G標準。二者的區別在于,Sub-6頻率低,所以傳播得更遠,基站建設成本低,而毫米波頻率高,速度更快,但是傳播得近,基站建設成本要達到Sub-6的十倍左右。
sub-6GHz指的是低于6GHz的頻段,其中包括800MHz、900MHz、1.8GHz、2.1GHz、2.6GHz、3.5GHz和4.9GHz。它是目前移動通信的黃金頻段,支持中高速移動,傳輸損耗較少,支持非視距無線通信(NLOS)。
而毫米波的頻段在28GHz、36GHz、60GHz等。sub-6GHz所具備的特性,它都沒有,主要用于固定的無線通信。
如果想要發揮5G最大的性能,毫米波是必不可少的技術。30GHz以上有豐富的頻譜資源,按照換算關系,1GHz=1000MHz,1MHz=1000kHz,毫米波的頻譜資源是數量級的提升。在未來,毫米波可能會取代sub-6GHz,成為最佳的5G方案。
聯通公布5G毫米波規劃 明年6月完成冬奧場館設備部署
“在科技冬奧專項中,明確提出毫米波在冬奧中的應用場景和性能指標要求。”李福昌表示,作為冬奧會唯一運營商合作伙伴,中國聯通需要滿足冬奧組委關于網絡新技術方面的要求。中國聯通將以應用為牽引,推動毫米波產業鏈成熟,配合冬奧組委場館建設,完成毫米波部署。
中國聯通將通過開展冬奧場景毫米波試點試驗,帶動國內產業鏈加速發展,服務科技冬奧,展示中國通信行業實力,體現國企風范。在行業內率先形成產業生態,做好設備、芯片、終端的準備,搶占技術和部署先機,拓展行業應用領域。
在技術方面,進一步明確基于R16版本的毫米波相關技術要求,完善毫米波組網技術方案。在試驗方面,申請試驗頻段,完成內外場驗證測試,驗證和完善毫米波組網方案。在產品方面,發布技術要求,推動設備和終端開發,為網絡和應用做好準備。在新應用方面,構建行業生態,制定冬奧觀賽、參賽、辦賽各創新業務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。
5G毫米波,在普通用戶體驗層面,很直觀的一個感受應該就是網速超級快,比現在手機連接的5G網絡速率要快得多。如果你有關注過相關新聞的話,在早期5G手機發布之初,就有美國的媒體進行過5G網絡的相關測試,在基站之下,5G網絡的連接速度確實是超級快,但是,當時那張5G網絡覆蓋并不廣,就是在相當小的范圍內能夠連接到。
5G毫米波能夠提供更高的帶寬、頻譜資源豐富、有極高的空間分辨力,但是毫米波傳播和穿透衰減非常大。
5G毫米波應用還將面臨哪些挑戰?
盡管毫米波存在巨大機遇,但好比開發陌生的地段同樣存在挑戰一樣,要想部署好毫米波,業界也要邁過一道道關卡。
首先,組網能力需驗證。在業務和組網能力進一步驗證后,才能為規模應用做好充分準備。李福昌建議,驗證SA方式下高低頻混合組網的功能、性能,需要確定組網方案,滿足業務要求。
其次,設備體系不健全。一體化微RRU設備未出現,尚無法滿足運營商多樣化場景需求。
再次,目前業務前景不明確。業務領域和場景需要進一步聚焦,明確2B場景的整體技術方案和商用模式。李福昌建議,結合AI、MEC、大上形傳輸等技術對毫米波的業務能力進行擴展。
最后,頻譜發放影響部署節奏。在李福昌看來,頻譜的發放決定毫米波應用部署的時間節點,進而會影響毫米波部署的節奏和規模。頻譜規劃計劃將毫米波應用于高通量層,用作大流量業務傳輸,若時間窗提前,還將會激活更多創新應用的可能性。因此,建議統籌考慮移動通信產業發展,為運營商分配毫米波頻段。
十年磨一G,如今5G已然邁過起點,正進入加速跑道。就如同4G的出現,沒有人會想到短視頻會爆發一樣,有了毫米波等技術的加成,未來必將有更多“5G殺手級應用”在等著被發現,等待消費者的體驗。
『本文轉載自網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』